参考

  • 关于租赁平台Airbnb的分析文章,见链接
  • 关于流量的两篇文章:12

搬运工

准确说,此篇不生产水,只做水的搬运工,摘录统计重要观点。

  • 1。流动性是平台的重要指标:类似于股票市场,没有流动性,印花税少收好多毛。也像逛淘宝,什么都有卖,只怕我想不到,不怕我买不到,买家很爽卖家也奇思妙想。

  • 2。平台型的市场分类:一个是搜索型平台,简言之,平台里东西是丰富、异质的,重点是精细、差分化明确需求,代表作短租平台Aribnb;二个是匹配型平台,需求是单一、同质的,重点是根据需求的属性(比如时间和路线)精准匹配,代表作共享出行Uber。两者都有匹配,主要区别在需求的特质上。

  • 3。搜索型平台面临的挑战1:由于是异质供应,增加了需求方的认知负荷。精选、过滤、喜好推荐等是常用的降荷手法。简化搜索甚至交易过程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必经之路。

  • 4。搜索型平台面临的挑战2:由于是异质的供应,难以做到随机匹配,但是,如果平台仅仅是买卖方利用这个平台与固定的对象进行交易,平台就无法提供额外的信任,固定对象的交易会脱离平台而变成私下交易。因些,如何促进随机交易是此类平台需要攻克的内容,随机交易之初点对点交易中,平台一定要体现它的值得信任度。

  • 5。匹配型平台面临的挑战:由于是同质供应,需求方不在乎谁为自己提供服务,只要服务符合或优于标准即可。同时,会在其它方面做文章,比如价格,价格战到极限时,可考虑为用户提供额外的价值,从而提高用户忠诚度。

  • 6。另类线索型平台?比如家政类,由于同一个交易双方可以反复交易,他们利用平台建立了信任后,平台起初是匹配型,而后平台被抛弃,这类业务的营收模式,建立在线索提供上,而不是交易上更合理。

  • 7。平台型市场的优劣:资本成本低、市场动态灵活修正等都是优势;平台启动时要有足够的供应量,启动难,控制质量也是非常难的,此为劣势

  • 8。平台的密度网络效应:某类业务的平台,受地域的影响比较大,比如送餐的,地域内流动性越大越能促进体验,但这种较难带动和影响其它地域,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推。

  • 9。平台要有核心用例:所有的平台型市场都会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建立信任、减少交易摩擦,从而降低交易的障碍,提高流动性。光靠这些激励机制可能还不够,核心用例必须要足够强大,使其足以抵御任何想绕开平台的人。愚见——感觉这个很难,特别是某些业务类型,比如前文所述的线索型的平台(其它类型不同程度也有类似)。通俗理解,有两点可作突破:(1)初期让交易双方建立信任的过程,让它们感觉很爽,提高平台的信任度,赚取回头率。(2)挖墙角功底,推类似的、甚至更强的服务选项,让用户欲罢不能。

  • 10。新兴平台存活要点:即回归起始点——提升平台的流动性,虽然高频高价是理想的平台型业务,但是低价的情况就一定获取大量用户,并驱动用户高频使用,早期尤其如此。方法比如帮助供方降低交易规模,让产品变得对需求方更有吸引力。总言之,确保交易数量的快速增长要比获得更大的交易规模更重要。

这就回到了流量这一词上来了,淘宝相关的两篇里都重点讲这个,包括前期怎么找流量,后期怎么卖流量等等:

  • 1.。淘宝流量怎么来?ebay当时比较强势,都跟主流的网站签排他,广告直接打到淘宝公司附近(1)最初用免费吸流量,免费怼ebay的收费;(2)跟中小网站和个人站买流量,农村包围城市,据传当年十分之一的流量来自一个不知名的个人网站万恶的弹窗;(3)挖ebay的流量,淘宝反其道而行,鼓励买卖双方沟通,吸引用户用淘宝的工具,并用免费转移交易;(4)阿里从搜索引擎买流量,搜索引擎做广告,媒体做广告,老马到处演讲做曝光,甚至还有过跑eBay用户大会外面举牌子蹭流量的事儿;(5)早期阿里靠两块业务活,做诚信通搞第三方商家资质认证,做网页美名为中国供应商,然后到google批发流量吸引国外的客户关注中国的企业,再从中国企业收取流量费,相当于流量批发。

  • 2.。淘宝怎么玩流量?(1)严控首页入口,封百度爬虫禁直达商家;(2)生杀淘宝客,不需要导入时则封杀,需要时撒客到微信薅羊毛,特殊日子如双11,阿里和商家都到处买流量,包括淘宝客;(3)做首页直通车,卖家抵制,无奈屈就,当时在淘宝之外构建流量体系太难,时机凑巧,到了现移动互联时代,构建体系成本已经低很多,比如如今的微信崛起之时。

  • 3.。阿里和腾讯的流量运用思路。

阿里的收购和投资多是为了流量,而流量是为了提高电商交易。有交易,阿里才有更多收入。优酷土豆有流量,微博有流量,UC有 流量。这些流量都可以很好的变成电商流量。

腾讯的投资则更多是为了自己的流量变现,一般的模式是给一笔钱,再加上部分流量的导出,对京东,对搜狗,都是这个模式,腾讯算是流量的输出方。

腾讯更强的流量变现能力在游戏上。变现效率比电商还高。但是,游戏的市场大小和电商相比,是数量级上的差异。

阿里是流量的输入方,从某种角度上说,腾讯一直在用流量「补贴」阿里。这个流量,腾讯还拿不到钱。比如 QQ 群,微信群,都在一直源源不断的给阿里导流量。而京东似乎还不知道怎么用好微信的流量。

更多请直接访问这里

愚见

(1)电子交易的平台,类似匹配型,但是卖家的特性也是买家较为关注的,毕竟不像uber的司机这种供方,另外平台本身不提供物品,也难去维护一个标准,更多的诚信与服务质量体现须转移到卖家身上,当然理想型的平台卖家是透明的,买家不care。

(2)关于绕过平台交易,电子交易平台此类风险是比较大的,一是B2B的原因,二是供求方的可选项不多,三是对平台超脱服务,比如交易管家一站式服务质量的考验。

(3)关于流量,由于是B2B的细分领域,去综合性的搜索平台买流量,还是去专业型的站点、论坛买曝光度,都能起一定作用,但转化率也是考虑的重中之重。另外这一块对SEO要求比较高。

(4)地推+口碑,有效,但重投入收效看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