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5 ~ 2015-10-11 共17天,骑行13天
前传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后记 全部
故事的开始
最近一段时间忙得找不着北了,决定上318也就是一个月前的事,在一次去清远游玩归途中,趁机跟老板“挑”起了这事。
然后,整装备,长跑,骑行训练。
自认为旅行做攻略,才完整
- 有一种置身的感觉
- 对行程上总体的把握还是有帮助的,特别是时间预算有限的情况下
- 能排除部分的对未知的紧张感
- 能提升实践
- 绝对会做到过剩,其实,当你走起来后就发现,一切都在路上,大部分不在攻略上
为了318的攻略,做了很多种类
- 搜刮他人的经历,寻找榜样的力量
- 搜集路照
- 了解更极致的318挑战
- 列举物品清单、采购计划
- 了解318沿线河流、山川,并整理形成资料
- 了解沿路风土人情
- 分解里程,按天计划行程,标注于地图,并制作GIF动画
- 划分、放大每天的里程,用谷歌地球制作里程与海拔变化图
- 购买保险
- 考察和试用APP骑行软件
下面晒下大概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整理的骑行手册,条目不少——>
另类经验——>
打探放假——>
大概的路线——>
也有一个线路概况——>
为了购置衣物,身体的参数也上了——>
物品清单也出来了——>
己购来报到——>
用google地球制作的,海拔和里程对比图——>
学习一下,芒康到容许路段的卫星图,牛逼的觉巴山——>
路况基本情况表也出来了——>
有对应的详细描述——>
一堆的路书——>
该投保了——>
成堆的山的研究——>
我都是这样研究的,1是扒的,2是自己作的图,3是自己找的介绍资料——>
好了,最后,欣赏一下别人的路照以及这些秀美的山川吧!(所有描述和文字皆为引用)
1 二郎山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交界的二郎山,它起于天全县龙胆溪川藏线,止于泸定县别托山川藏公路,全长约8600米。其中,二郎山隧道约4180米,别托山隧道约100米,和平沟大桥120约米,道路等级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洞口海拔2200米,总投资4.7亿元人民币,是川藏线改造咽喉工程。
——>
2 折多山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962米,是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
21公里的上坡路,前十几公里和前几天差不多都是大缓坡,后七八公里开始有了一点坡度,通常登上到折多山的垭口用时将近4个小时,不算快,也不落后。接下来是超长的45公里的大下坡,好在坡度不那么陡。
——>
3 高尔寺山
高尔寺山是过新都桥向理塘方向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因为这段路是有名的川藏南线一段,因此一路上都能遇到不少进藏的大货车。前段路公路两边植被丰富,树木成荫,过半山腰后看山顶则全被高山草甸所覆盖。高尔寺山山顶为康定与雅江两县的天然屏障。
上山的路公路不是很好走,如果说折多山是康巴第一关的话, 那么高尔寺山则是康巴第二关, 而且它是纵览大雪山(雅拉神山, 折多山, 和贡嘎神山)的最佳位置之一。
——>
4 剪子弯山
剪子弯山(亦称剪子弯梁子、尖子弯山),属沙鲁里山,雄峙于四川省雅江县香格宗乡西侧,呈西北-东南走向,为雅砻江与吉珠沟的分水岭,因翻越其驿道傍山成剪刀形弯曲而上故名,藏名“博浪贡”,意为全天有雾的山顶。相对高度在一千米以上,山脊在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夺阿拉错。
——>
5 卡子拉山
卡子拉山,位于四川省境内,海拔4718米。因海拔较高,树木就更加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卡子拉山说起来是山,但却感觉不出它是山,好象是到了美丽的牧场,让人心旷神怡。
——>
6 海子山
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为5020米,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于理塘与稻城两县之间。
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稻城北部,总面积32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4700米。该高原面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即“稻城古冰帽”。嶙峋怪石及大小海子星罗棋布,在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1145个大小海子如上帝失手撒下的一千颗钻石一般闪烁在山间,其规模密度为中国之最。
——>
7 宗拉山
宗拉山,又称红拉山,G318国道垭口标记为宗拉山,G214国道垭口标记为红拉山,均是两条进藏道路在西藏境内的第一个垭口,在西藏芒康境内,是滇金丝猴保护区。
——>
8 拉乌山
拉乌山,海拔4338米,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拉乌山,海拔4338米,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
——>
9 觉巴山
这一段路非常有难度,难就难在28公里的长坡,路不但烂,路的一侧还是万丈深渊,十分危险。
刚开始的几公里是沿着澜沧江骑行的,后面的20多公里就是盘山路,盘来绕去的,走了一下午,等驻足一看,不远处仍是我们走过的那段澜沧江。
觉巴山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觉巴山包围在安久拉山、伯舒拉岭、拉乌山等群山中。但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凉与坚硬,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 公路在绝壁上延伸,有些地方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排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觉巴山的知名度确实不高,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名声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
觉巴山。虽然只有3911米,却是从2000多米直接上升上来的,上坡纯距离是30公里,个人认为是川藏线最难的山之一,大家可以看到上图中远处的路,都是一点一点爬上来的。
——>
10 东达山
如果以众多垭口之上的标高而言,东达山垭口的标高为5008米,米拉山垭口的标高为5013米,东达山似乎只能屈居亚军。但近年来多次实地测量表明,东达山垭口的高度事实上为5130米,已经接近了珠峰大本营。
关于东达山垭口的地理位置表述如下:
澜沧江与怒江之间为他念他翁山脉,它向南与怒山相接。澜沧江与怒江之间还有一条大支流–玉曲,玉曲向西注入怒江,而他念他翁山脉的主脊走的是玉曲和澜沧江之间。因此318国道上澜沧江和怒江之分水岭,就是玉曲与澜沧江之间的东达山垭口。
东达山垭口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川藏南线最高的公路垭口,更重要的它是中国的太平洋流域和印度洋流域的分水岭垭口。虽然不像站在非洲的好望角,可以同时看到西边的大西洋和东边的太平洋,但这这里你完全可以想象和体会,垭口东西两侧分道扬镳的水系,与两个不同大洋之间的联系。
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只知道东达山垭口是骑行川藏南线要征服的第一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垭口,到达东达山垭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到达海拔5000米以上。从上面的摘录得知,东达山不仅是川藏南线成都到拉萨骑行的最高点,而且还是太平洋流域和印度洋流域的分水岭。如此多的第一,今天骑行的意义就有点非凡了。
——>
11 业拉山
业拉山又名怒江山,地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质活动频繁,经常发生泥石流和大规模塌方,被视为川藏线一处天险。从业拉山垭口到怒江沟谷,道路陡然下降,落差高达2000米,下坡处,有一段曲曲弯弯的山路,仿佛一条飘带,在山间盘旋回绕,这就是著名的怒江山“九十九道拐”。
——>
12 安久拉山
安久拉山垭口。天空阴沉,气温很低,有点滴小雨。海拔4475米(测绘海拔4461米)的安久拉山垭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一般垭口的陡峭起伏相比,安久拉山垭口平缓的出奇,不是路边的垭口标志,真不敢相信已经到达了安久拉山垭口。在安久拉山垭口举目四望,到处是一块接一块的草地,草地与草地之间是小小的水潭,也是藏民所说的海子。可就是这不起眼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流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分水岭。翻过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充满神奇和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了
——>
13 色季拉山
色季拉山位于林芝县以东,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会有高原反应,要预防缺乏内源氧),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色季拉山西坡的达则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本教的圣地,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一年四季络绎不绝,信徒来自四面八方。每逢藏历八月十日,还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转山活动,称为“娘布拉酥”(为请神求宝之意)。
色季拉最出名的便是是那满山满眼的杜鹃花了。色季拉山的杜鹃花面积大,品种多,盛开期间气势浩大,景色极为壮观。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850种,我国约有460种,其中西藏170种,占世界杜鹃花品种的五分之一。林芝县色季拉山区域里,海拔2900米至5300米范围内密布杜鹃花,以直线距离测算,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品种达25个之多。
色季拉山的杜鹃花4月中旬到6月底,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开放。尤其是进入6月份,整座山上的杜鹃花全部绽放,黄色、白色、紫色、大红、浅红、粉红等,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形成花的山,花的海,气势极为浩瀚壮观。
很好爬
——>
14 米拉山
米拉山亦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在工布江达县境内,与墨竹工卡县的相界。海拔5018米的米拉山(要防高原反应,避免内源氧缺乏症),这是拉萨与林芝地区的分界山口,也是其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
——>
前传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后记 全部